近日,有网友因在上班时间网投求职简历,被企业约谈、裁员。在社交媒体上,这则爆料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企业监控员工电脑的做法表达不满,认为此举侵犯隐私,是利用技术手段变相控制员工;也有人对企业表示理解,认为员工有错在先。
员工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看似给企业方的裁员决定提供了合理依据,但由此也引出一个问题: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不妨通过一组相似报道来梳理思路:杭州某科技公司,给员工发放可监测心跳呼吸的“高科技坐垫”;某短视频平台公司,在厕所坑位上方设置计时器……不难看出,从“防范员工偷懒”到“攻陷最后的私人空间”,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层层升级,甚至已逾越法律的边界。
如今,企业采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的做法相当普遍,也为企业管理提出了全新命题。数字化技术降低了企业收集生产经营信息的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但不恰当地设置管理指标,甚至把劳动行为等同于一串串精准的数字指标,这就过度强调了管理的功能,忽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长久为之,只会让生产经营陷入僵化。数字化管理只是技术手段,运用得当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反而有损企业的凝聚力和口碑形象。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像防贼一样地防范员工,说到底是企业管理者的失败。”
企业管理不能陷入“数字误区”,管理的主线应是人与人的沟通理解,而不是技术与人的激烈碰撞。换一个做法,用积极的方式使用数字化管理技术,会为企业描绘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比如,使用数字化平台分解、派发工作任务,将业务流程化、任务可视化,在数据互通、环节打通上下功夫,从而降低沟通的成本,提高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又如,除了负面指标清单,也同步制定正面指标,更多地采取正向激励政策,减少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抵触情绪。数字是冰冷的,但管理可以是有温度的,企业在采用数字化管理时应当择善而从,用关怀代替内卷,用鼓励消弭疲劳。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劳动思维的升级迭代,劳动者需要适应数字化的生产方式,用人也要学会有温度的管理,合理运用数字化工具。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推荐内容
- 合理运用数字化工具 也要学会有温度的管理 a>
- 找准服务地方发展切入点 紧抓重点项目提升检察质效 a>
- 小恒钱包:个人创业贷款有哪些前提条件 a>
- 牛市仍未结束!小摩:俄乌潜在冲突或使央行重回“鸽派” a>
- 1月CPI和PPI双双回落 对物价上涨的担忧可以解除了吗? a>
- “数字孪生流域”助力湖泊生态治理 a>
- 企业管理不能陷入“数字误区” a>
- 观察:减税“红包”为冬奥相关企业发展添动能 a>
- 深圳楼市春节几乎零成交,发生了什么? a>
- 猪肉价格降幅扩大,1月份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 a>
- 助力可持续发展 平安租赁成功发行租赁行业首单可持续挂钩公司债券 a>
- 盲盒营销泛滥有人痴迷有人忧 买的是盲盒还是盲目? a>
- 维业股份:公司坚持立足建筑装饰和土建工程主业 还在积极尝试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兴领域 a>
- 浙江制造在冬奥会上交出靓丽成绩单 a>
- 微信转账留隐患 结账不规范消费者“入坑” a>
- 苏大维格:中国邮政推出的冬奥会邮票应用了公司“菲涅尔浮雕”相关技术和产品 a>
- 民航局:春运前30天共运输旅客2789.6万人 a>
- 国家发改委:安排21亿元支持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 a>
- 申通快递1元购、福光股份0元送,股权激励等于变相发福利? a>
- 民航局:涉奥人员出境将进入高峰期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