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科技体制重塑性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发布日期: 2022-03-30 08:54:49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2021年,阳泉市科技创新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申报的“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入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名单。同时,由华阳集团牵头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也获批筹建。

推出“阳泉方案”,

重塑新型科技体制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因素。

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曾为国家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创新发展。如何围绕人才这个根本要素,从打破封闭僵化的体制束缚到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人才体系,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到改革科技奖励和分类评价制度,这是新时代的必答题。

实践表明,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技体制就会缺乏活力;而偏离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效。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科技体制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2021年12月1日,阳泉市科技体制重塑性改革推进大会召开,由此,该市科技系统发展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建立“战略规划引领、科学统筹决策、服务推进落实、成果导向反馈、绩效评价监督”全链条完整闭环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阳泉方案”。

紧盯关键节点,

激活科技领域创新动能

提升创新效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2020年以来,阳泉市全方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不断释放改革成效和红利。

该市科技局局长董增寿告诉记者:“阳泉市的科技体制重塑性改革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出发点,以支撑和引领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为落脚点,以重构科技管理体制、重塑科技管理职能、重建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再造科技部门内部管理体系为切入点,以此建立起落实省委要求、符合阳泉实际、切实管用有效的科技体制机制。”

紧盯四个关键的“切入点”,该市科技领域创新的动能被激活了。一是重塑科技管理服务体制方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以“科技局+创新智库+产研院”为核心的全市科技管理体系和科技治理格局。二是重塑科技管理服务职能方面,在保留科技管理部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赋予其推进创新生态全要素、全方位统筹管理的新任务。特别是通过整合科室职能、紧贴需求设置总工程师,加强了科技创新指导服务能力,突出了对创新载体的服务职能。三是重建科技管理运行服务模式方面,该市科技局建立起了聚焦转型发展的科技战略分析研判机制、聚焦项目的科技规划凝练形成机制、聚焦改革的科技政策动态调适机制和聚焦创新的科技服务保障支撑机制,大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再造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方面,对全市科技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在内部管理、服务机制和科技内部管理上,都形成了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一个拳头”。

打造创新生态,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不久前,《阳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以省政府名义正式报送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从“根”上改、“治”上破、“制”上立,阳泉市这次的重塑性改革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由“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提升了科创能力。此次改革,通过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科技人员、市外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各种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目前,该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位列全省第五。贝特瑞、华鑫电气、丛鑫液压3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厅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同时,该市依托山西智创城NO.7等平台引进了尊特智能、麟诺科技、新石器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二是搭建平台载体,助推了双创升级。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山西智创城NO.7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已落地入驻企业(项目)60余家。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着力培育并推荐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技术创新中心4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

三是聚集创新人才,激发了科研动能。今年,该市科技局与科技部人才中心正式签署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合作协议。同时,不断推动省校合作,在全省科技系统签约的基地项目中,阳泉市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四是涵养创新文化,营造了一流生态。2021年5月,该市举办科技活动周集中宣传活动,3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200人参加;2021年9月,该市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决赛,并取得了历年来最好成绩。同时,在大赛期间,该市科技局围绕5G时代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等举办的主题论坛,引起了很大反响。

目前,各项改革的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科技创新亮点频频。阳泉市正以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为契机,一手抓创建,一手抓改革,为打造山城阳泉一流创新生态提供原动力。

(记者 郭强)

关键词: 科技体制 重塑性改革 改革红利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