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唱会到商业代言 虚拟数字人渗透你我生活
发布日期: 2022-04-24 09:44:43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不久前,家住太原市文湃苑的小刘在天猫购物时发现,不少品牌的主页和直播间都出现了虚拟数字人的身影。欧莱雅小美盒、圣罗兰、三只松鼠等很多大品牌都开始使用虚拟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大家好,我是虚拟主播小美,喜欢我点一下关注哦。”这些颜值高、声音甜,还不知疲倦的虚拟主播吸引了很多网友的观看互动。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春节前夕,山西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虚拟数字人也首次亮相。视频中,长相甜美的虚拟数字人在皇城相府景区前灵动起舞,最后通过拜年的方式送出祝福。新颖的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人在观看视频后还进行了转发。

事实上,自元宇宙概念走红以来,虚拟人、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的概念也随之走红,各行各业的虚拟数字人不断涌现,从演唱会到商业代言,从电商带货到医疗和教育服务,虚拟数字人正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何谓虚拟数字人?

所谓虚拟数字人,就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在当下数字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虚拟数字人已经可以模拟真人的会话、表情和动作,在各种不同的场景进行交互应用。

从去年至今,大量虚拟数字人在各种场景中频繁上岗亮相,替代了一部分真人简单重复的工作:

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的虚拟人“邓丽君”;

2021年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的数字人员工“崔筱盼”;

冬奥会期间,央视主播王冰冰的虚拟形象在《冰冰带你说冬奥》专属H5中亮相;

今年“两会”期间,央视“冠察两会”栏目中,超仿真主持人王冠就是真实主持人王冠的数字人“分身”

……

当虚拟数字人已经从简单的“纸片人”进化到更高精、更智能的形象时,科技、互联网、传媒、传统制造业等行业都相继出现虚拟数字人,他们正以各种职业身份渗透到各个行业,在代替人类从事某些行业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事实上,一些新晋的虚拟数字人网红除了“才艺出众”外,“吸金”能力也超强,目前,国内几个“顶流”虚拟数字人已经开始接广告挣钱了。小红书上的虚拟数字人AYAYI、阿喜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在美妆、数码以及数字藏品领域通过和品牌方合作实现商业变现。

市场规模预期乐观

可以肯定地说,虚拟数字人成为“热潮”并非偶然。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网民追星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八成的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星的习惯,其中有63.6%的网民支持和关注过虚拟偶像相关动态;有49.5%的网民每月在虚拟偶像上的花费不少于500元,且37.6%的网民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支持虚拟偶像。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虚拟数字人的大受欢迎,对此,业内普遍看好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前景。

艾媒咨询预测,2022年虚拟偶像的带动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866.1亿元和120.8亿元。

而量子位《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则预计,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以虚拟偶像为代表的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市场核心规模可达到1750亿元。

头豹研究院也有类似的判断,其发布的《2021年虚拟数字人行业概览系列报告》预测,得益于虚拟IP、虚拟第二分身以及多模态AI助手应用的发展,10年后,中国虚拟数字人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2703亿元。

这种乐观预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虚拟数字人行业。启信宝数据显示,仅2021年国内新增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超6万家,投资领域更是大手笔频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虚拟数字人相关投资共有16笔,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红杉资本、GGV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2022年,虚拟数字人投资热情依然高涨,开年还不到一个月,虚拟数字人领域近百起融资累计金额已经超过4亿元。

“撕开”元宇宙入口

当前,虚拟数字人的商业化进程已有加速之势,24小时不停工作、学习能力超强、工作效率是普通人的几百甚至几千倍……虚拟数字人在各种场景下的优势已经逐渐清晰。

“崔筱盼”就是这类虚拟数字人的代表。据万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崔筱盼”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很快学会了普通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并以远高于人类上千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其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这种效率优势足以让不少企业心动。记者了解到,如今在金融领域,已有多家银行推出虚拟数字员工,像浦发银行的小浦,江南农商银行的VTM,百信银行的AIYA艾雅等。

可以预见,随着虚拟数字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会有更多的虚拟“打工人”,以至于有网友调侃道,“珍惜和真人同事‘内卷’的日子吧,他们至少还是个人”。

当然,这种超高效率的前提是研发的高成本。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开发一个形象逼真、具有初步实时交互能力的虚拟数字人,一年成本大约为200万元,如果再提高一个档次,在渲染上追加投入,让数字人更加逼真,一年需要约500万元。而像崔筱盼这样拥有专业能力的虚拟人,其开发成本会更加高昂。

对此,省社科院的周洁认为,当前横亘在虚拟数字人大规模普及前的最大障碍就是技术发展缓慢,虚拟数字人难以在复杂场景有效完成任务,且高端智能化应用成本较高,“除了生成效率外,虚拟数字人要走向更大规模落地,还需要不断提高交互体验,让用户在与虚拟数字人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到与真人一样的真实感。”

不过,相信乘着元宇宙爆发的红利,虚拟数字人的形态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变现路径和市场潜力愈发明确,商业化模式不断向多元化方向持续演进,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眼下,虚拟数字人的出现已经给新经济提出了新问题:未来,真人和虚拟数字人相比,谁会替代谁?一起去竞争上岗,真人的“奶酪”会被虚拟数字人拿走吗?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王蕾)

关键词: 从演唱会 到商业代言 虚拟数字人 渗透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