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寺是怎样的景点?青莲寺内有哪些景观?
发布日期: 2023-05-19 16:11:22 来源: 路途网

青莲寺是怎样的景点?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古寺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新寺建于唐大和二年(828年)。

古青莲寺,又称青莲寺下院,是唐代建寺时的旧址,位于上院南偏西500米的碘石山隅,古青莲寺主体建筑由南北两殿与一座舍利塔组成,正殿和南殿是由于殿宇垮塌严重,现代复建的。新青莲寺,又称青莲寺上院,因地势较高而俗称上院,坐落于侠石山三山环抱的腹地之中,寺内现存唐、宋、明、清诸代碑刻十通,真、草、隶。篆各种字体齐备,是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新青莲寺,又称青莲寺上院,因地势较高而俗称上院,坐落于侠石山三山环抱的腹地之中,寺院整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偏西8°,寺院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约6000平方米。新青莲寺有各类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主院及轴线上分为三进院落;偏院分为东西两进院落。前为平台,上建东西阁,阁后依次为天王殿、藏经阁、释迦殿、大雄宝殿。两厢分别建有观音阁,地藏阁,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寺内现存唐、宋、明、清诸代碑刻十通,真、草、隶。篆各种字体齐备,是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青莲寺内有哪些景观?

罗汉堂

罗汉堂,又称观咅阁,初创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年间(1101年),为主殿释逾殿的东侧配殿,面阔三幵间,二层结构,前插廊悬顶,宋建明修。根据碑文等资料记载,该处殿堂原本为一层,后经抬高变为二层,改建时间已不可考。

罗汉堂二层楼阁之上有彩绘泥塑及壁画,沿正面墙东墙及两侧墙南北墙分布而塑,坐台与墙体等长。正面(东墙)塑像9尊,两侧(南墙北墙各有5尊,共计有19尊。坐台均由青砖砌制而成,为减轻二层的重量,北侧坐台最外侧一层砖体被去除,导致该侧彩塑前脚掌均悬空,但不影响其安全性。观咅菩萨坐像居东墙正中,左足垂于台下莲踏上,高约1。7米。左右两侧有童子和龙女作为观音菩萨的胁侍,体量较主像显著缩小。两侧依次分部十六尊罗汉像,各高1。4米左右。台上除龙女与善财童子外皆为坐像,都是宋代遗物。塑有观音菩萨、龙女、童子及十六罗汉。其中,北侧墙体上部存在流淌痕迹,且此处殿宇的窗户没有玻璃或油纸作为隔绝外界的隔层,北侧和南侧靠近窗子的彩塑都是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的,受外界风雨的影响很大,所以外部的细泥层与颜料层出现了大量剥落。

释迦殿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斗栱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昂与耍头均作批竹式。补间无斗栱,只作隐刻。斗栱用材合宋《营造法式》六等材。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大殿前后檐均在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前檐明间的地栿、立颊、上槛均为石作,表面线刻花卉纹饰,刻工精细,四周立柱为方形抹棱石柱。从石柱、门楣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创建于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

两厢

两厢的观音阁、地藏阁从石柱题记看,创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现存除石柱、斗栱、梁栿等保留宋代建筑风格外,整体结构为清代重修样式。

观音阁上现存宋代观世音像和十六尊者彩塑,地藏阁上存有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也为宋塑。观音阁楼下后墙中部,镶嵌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罗汉碑记》石碑上,刊载十六罗汉及五百罗汉名号,其中五百罗汉名号,是在现存记载中时代最早,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青莲寺的介绍 青莲寺的环境 青莲寺的

推荐内容